新华视点|银发族的 “第二人生”:社区里的活力绽放
【开篇】在沈阳芭蕾舞赛场的聚光灯下,71 岁的梁钰祥作为世界运动会火炬手的风采刷屏网络;在深圳坪西香林社区,65 岁的王阿姨正通过手机剪辑软件记录下与老姐妹们制作油纸伞的非遗传承瞬间。当中国 3.1 亿银发族以年均千万级规模持续扩容,这些鲜活场景勾勒出一幅 “主动享老” 的时代图景 —— 从广场舞到短视频创作,从社区志愿服务到专业技术帮扶,低龄健康老人正用多元方式诠释着 “活力人生” 的全新定义。
【现象观察:从被动养老到主动创变】
在山东郓城的亲子运动场馆,退休教师李建国每周三次义务指导家长孩子打乒乓球,他自创的 “趣味教学法” 让场馆日均人流量增长 30%。这种转变并非个例:宜昌市 “银龄行动” 品牌项目中,老专家们深入乡村开展农技培训,半年内帮助 200 余户农户掌握智能灌溉技术;重庆 98 万老年志愿者组成的 “红岩军休” 服务队,在基层治理中化解矛盾纠纷超千起。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65 岁低龄老人中,近七成有意愿参与社会活动,他们平均拥有 2.3 项专业技能,形成独特的 “银发人才红利”。
【政策赋能:构建全龄友好生态圈】
宜昌市创新实施的 “银龄行动” 项目库,涵盖宣讲红色文化、助推行业发展等八大领域,每个入选项目可获最高 1.5 万元资金支持。这种 “政府搭台、社会唱戏” 的模式,在深圳坪西社区得到生动实践:社区 “夕阳红” 中心开设的剪映教学课,不仅让老人掌握数字技能,更催生出 12 支由长者主导的短视频创作团队,累计发布作品超 500 条。全国政协委员邓琳指出,需从制度层面打破年龄壁垒,通过弹性就业政策、终身学习网络等构建 “老有所为” 生态闭环。
【产业机遇:万亿市场的银发密码】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银发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9 万亿元,其中健康监测设备销售增长 7.5%,老年旅游服务增长 26.2%。上海老博会展出的智能心电衣、毫米波雷达监护设备等黑科技,正将 “健康管理” 从医院延伸至家庭场景。这种消费升级在深圳社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坪西 “夕阳红” 中心引入的无创呼吸机体验项目,三个月内促成 32 台设备的家庭采购,带动适老化改造市场需求激增。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远程心理治疗项目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通过行为激活疗法使农村老年退伍军人抑郁症状缓解率提升 40%。这种 “科技 + 人文” 的融合模式,在我国正演变为更具本土特色的实践:北京医师跑团将马拉松医疗保障与健康科普结合,累计救治跑友超 8000 人次的同时,推动科学运动理念深入人心。正如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所言,我国银发经济的独特机遇在于,新退休群体的教育水平、财富储备和消费意愿,正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结语】当 71 岁的梁钰祥在火炬传递中喊出 “年龄不是限制”,当深圳老人用剪映记录下非遗传承的每个细节,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场景共同印证:在 “十四五” 收官之年,中国银发族正以 “第二人生” 的姿态,在社区舞台上书写着 “活力人生” 的时代答卷。从政策创新到产业升级,从科技赋能到文化传承,这场关乎 3 亿人的生活方式革命,不仅重新定义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路径,更在为全球应对人口结构变迁提供中国方案。
